什么时候需要做肌肉拉伸?
创始人
2025-06-17
0

肌肉拉伸在以下情况下需要进行,需结合个体状态和具体场景判断(部分证据存在观点冲突,已标注来源):

一、明确需要拉伸的情况

  1. 肌肉紧张僵硬影响关节活动时

    • 当肌肉因久坐、固定姿势或疲劳导致紧张僵硬(按压有酸痛感),拉伸可恢复关节活动范围。例如:上班族肩颈腰背酸胀时需拉伸相关肌群。

    • 肌肉挛缩(缩短)时,拉伸可恢复其正常长度,避免力量下降和姿势代偿。

  2. 运动后针对特定疲劳肌群

    • 需针对运动中剧烈收缩的肌群拉伸(如跑步后拉伸小腿、大腿、臀肌),但非主要发力肌群可不拉伸。

    • 力量训练后拉伸可加速肌肉恢复自然长度,减少延迟性酸痛(DOMS),并提升柔韧性。但指出其对缓解酸痛效果有限,需结合个体感受。

  3. 提升运动表现前

    • 训练前若存在肌肉紧张限制动作幅度(如深蹲受限需拉伸髂腰肌、股二头肌),拉伸可改善动作标准度。

    • 动态拉伸作为热身(如跳绳、原地跳)可激活肌肉、促进血液循环。

  4. 预防损伤与促进健康

    • 定期拉伸改善柔韧性,降低日常或运动损伤风险。

    • 青少年适度拉伸可能促进骨骼发育。


二、无需或谨慎拉伸的情况

  1. 肌肉无紧张或非疲劳状态

    • 力量薄弱、非挛缩的肌肉无需拉伸。若肌肉无僵硬感,训练后不拉伸也非必须。

  2. 存在禁忌症时

    • 急性关节炎症/感染、超移动关节(韧带松弛)、骨块阻碍活动或缩短肌肉提供功能稳定时,禁止拉伸。

    • 疼痛期需停止拉伸,避免加重损伤。


      情况关键点
      安全考虑只有在肌肉温热的时候才拉伸。
      做伸展运动时避免动作不平稳。
      对于肌肉拉伸,始终控制好拉伸动作。
      如果在拉伸时感到疼痛,应慢慢减少拉伸的强度。
      缓慢呼吸,放松身体,同时做伸展运动。
      拉伸必须被视为个人活动,在做柔韧性训练时不要与他人互相对抗。
      协助进行柔韧性训练的伙伴必须缓慢施力,而且是以一种可控的方式。
      训练方案步骤首先注重静态拉伸。
      在完成几次静态拉伸后,开始伸展稍微超出运动范围的极限。例如,如果试着触碰脚趾,抓住脚踝,让身体稍微动一下,更靠近脚趾。
      然后,按照以下顺序,进行主动拉伸和辅助拉伸和动态拉伸。
      每周3至5次
  3. 高强度运动前避免静态拉伸

    • 运动前静态拉伸可能降低肌肉力量与爆发力,应改用动态拉伸。


三、拉伸的注意事项

  1. 时机选择

    • 最佳:肌肉温热后(如运动结束或热身5-10分钟后)。

    • 争议:

  • 主张训练前动态拉伸,训练后静态拉伸非必需(视个体感受);

  • 强调训练后静态拉伸的必要性。

  • 折衷建议:运动后若肌肉明显紧绷则需拉伸,否则可省略。

  1. 方法与强度

    • 缓慢轻柔拉伸至轻微不适(非疼痛),保持15-45秒。

    • 优先选择静态拉伸,避免快速弹震式拉伸(易致损伤)。

  2. 频率与时长

    • 每周3-5次,针对紧张肌群每次拉伸总时长60秒(分2-3组)。

    • 日常久坐者每1-2小时短暂拉伸。


结论

需要拉伸的核心判断标准是肌肉是否处于紧张、僵硬或疲劳状态(通过按压酸痛感确认),而非机械遵循"运动后必拉伸"。需结合运动类型、个体差异及禁忌症灵活调整,重点针对挛缩或疲劳肌群,避免过度拉伸导致损伤。


【版权声明】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侵权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 masing@138687.com 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相关内容

热门资讯

健身三十六式 健身三十六式
常见的肌肉拉伸时段 在进行肌肉拉伸时,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目的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拉伸。以下是基于我搜索到的资料总结出的拉...
静态拉伸与动态拉伸区别 根据最新研究证据,静态拉伸与动态拉伸在机制、效果和应用场景上存在本质差异,以下是系统对比分析:一、核...
什么时候需要做肌肉拉伸? 肌肉拉伸在以下情况下需要进行,需结合个体状态和具体场景判断(部分证据存在观点冲突,已标注来源):一、...